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3月19日電(關海旭 陸鐵男)曾連英:我永遠跟著黨走,跟到現在,我永遠還是黨的小孩。唱紅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報和平,為祖國,中國的好兒女,就是為了保家鄉……
現住黑龍江省鶴崗市東山區沿河北社區的老紅軍曾連英,是湖南長沙人,1921年出生,剛剛度過了100歲生日。在她8歲的時候,她干了一件可以稱為命運轉折點的事,參加兒童起義隊,隨后參加了紅軍。
“我8歲參加的兒童起義隊,當時我主要是送信,后來歸到了兒童隊,當時沒叫兒童隊,那時10來個小孩,后來多了就起的義。15歲我就參加大渡河了,這樣就當兵了!鄙钪,百歲老紅軍曾連英始終保持著儉樸的作風,衣服總是縫縫補補,舍不得換新的,曾連英說:“當兵那時候連衣裳都沒有,都上老百姓家做衣服去!焙驮B英一樣,許許多多人那時加入了這支被稱為紅軍的隊伍,從那時起,紅軍就成為伴隨他們一生的稱呼,成為他們這一生永遠閃光的記憶。
曾連英的父母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在家中被偽軍殺害,此后曾連英無家可歸,1935年,曾連英參加紅軍走長征,說起長征,老人向我們講述了戰爭年代的故事!八麄冏呶乙沧,那時候有米布袋,大家背著挎著它,三天兩天不吃飯,餓了就捏幾個米粒放嘴里吃!辈还芗Z食如何緊缺,只要有一點能夠下肚的,她都是被優先照顧的對象!澳莻時候,哪怕自己不吃,也會把糧食讓出來”曾連英說,如果沒有戰友們的關心愛護,她活不下來。
1948年,曾連英在淮海戰役中“邂逅”了獨立團七團二營排長范義路,從此結為革命家庭,相伴一生!霸诨春鹨燮鹆x的時候,他朝南打,我朝北打,后來我倆匯了合,他受了傷,我就給他采藥,采藥回來,讓他乎上!痹B英的描述只寥寥數十個字,但這背后卻包含著血與火的洗禮,包含著奮不顧身的勇氣。
之后的幾年曾連英做過婦聯工作,又做過民政工作。大渡河、烏江、楓山、岷山……這些地方老人還能脫口而出。老人的女兒對我們說:“母親自己的事情忘了很多,但是母親戰斗過的地方卻深深地刻在腦海里”。是啊,這些地方留有曾連英的足跡,也見證了一位紅軍戰士愈發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如今,這位世紀老人思路清晰、耳聰目明,平時喜歡刺繡,在時光的沖刷下,他們的身軀日漸佝僂,他們的記憶成為點點碎片,但他們執著而堅定的眼神,濃縮著中華民族的不屈與堅強。
當我們準備離開時,曾連英老人緊緊地握住了我們的手囑托到:“我在東山區居住36年了,我目睹了東山區的可喜變化,也親身感受到了咱們東山的發展成果,我老了,很多事情做不成了,年輕人要好好工作,好好為國家、為東山做貢獻!
鶴崗市東山區委有關領導表示,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東山區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將繼續挖掘“活著的紅軍史”,保存這些彌足珍貴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引導全區黨員干部賡續紅色血脈,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