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串起昆明、麗江、大理的經典路線,有古鎮與古寺,有冰川公園與雪山,也有美食與小吃。
一天也可領略白族風情與美麗風光,上午乘船游洱海,沿途觀洱海三島,下午覽崇圣寺三塔與古城。
從麗江出發的小眾路線,一路向西北進發,藏區風光、殊勝寺院、森林湖泊、雪山高原都映入眼簾。
怒江流經貢山縣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受王期巖壁和丹拉大山的阻擋,掉頭急轉,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彎,稱為怒江第一灣。怒江第一灣是怒江大峽谷的標志性景觀。 半圓形大彎包住一塊三面環水的半島狀小平原,風景秀麗壯觀,平原上有個小村子叫坎通村。每當農閑假日,人們紛紛集中于此,或泛舟河上,或載歌載舞,一片和諧,堪稱桃源仙境。從谷頂俯瞰怒江第一灣,會看見灣中的臺地和相連的王期山梁如同一只在海中遨游的千年巨人半身像。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怒江西岸。保護區東西寬9公里,南北長135公里,山勢陡峭,峰谷南北相間排列,有著典型的高山峽谷景觀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高黎貢山與怒江自北并列南下,山頂與河谷相對高差近3000米。 高黎貢山山勢陡峭,主峰海拔5128米,最低處僅500多米,形成了獨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山區日照豐富,降水充沛,生物資源豐富,有國家珍稀植物80多種,有世界上最大的“大樹杜鵑”群落,還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禿杉林等,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 高黎貢山還是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山里棲息著野生動物2000多種,各種鳥類400余種,有古原生物羚羊、印度虎、金錢豹、熊猴、紅面猴、金貓、水鹿等珍惜動物,也有白尾雉,紅雉、金雕、綠孔雀等稀有鳥類,更是“世界雉鵲的樂園”。 在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帶,現已建成姚家坪森林旅游度假村。因自然保護區森林類型多樣,植被垂直分布,因而在姚家坪一日可分別領悟到高黎貢山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和景色。這里可以看到有如冰雪長城的高黎貢山主山脊,可以觀賞到有“陰山鏢水”之譽的滴水河雙瀑布,往山上攀登,還可欣賞高山冰蝕湖:聽命湖的風光。
碧羅雪山是西瑪拉雅山的余脈,屬于橫斷山脈,是貢山縣與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交界線及怒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山中氣候變化異常,飛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被人們稱作萬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云霧騰升,登臨絕頂觀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頗為壯觀。東面的玉龍雪山、哈巴雪山、金絲廠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云海中猶如波浪滔天的大海。碧羅雪山從夏初到秋末積雪不化,即便盛夏,天一陰就雨雹交加,大雪紛飛,故水源豐富,每秒0.5立方以上流量的河流就有24條,向東注入瀾滄江。 碧羅雪山從夏初到秋末積雪不化,即便盛夏,天一陰就雨雹交加,大雪紛飛,故水源豐富,每秒0.5立方以上流量的河流就有24條,向東注入瀾滄江。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是滇西北三大山脈(高黎貢山、怒山、云嶺)與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區,怒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問丙中洛正是怒江峽谷深處難得一見的開闊臺地,以秀美的田園風光而著稱。游玩丙中洛,最主要的幾個點分別是:怒江第一灣、石門關、秋那桶和丙中洛田園風光。奔騰的怒江自青藏高原穿山越谷而來,在滇藏交界處的貢山縣丙中洛鎮日丹村附近受到大山的阻隔,江水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大灣,被稱為“怒江第一灣?!倍@里,也被認為是丙中洛的標志性景觀。丙中洛臺地北端,是一路夾江而行的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兩座絕壁從江邊拔地而起,直沖云天,形成一道近200米寬的巨大石門,怒江從石門中噴涌而出,當地人稱它為南禮墻,又根據地形地貌,取了個很形象的名字“石門關”。秋那桶是怒江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村子,繼續往北就進入西藏境內了,所以這里也是另一條進藏路線“丙察察線”的必經之地。秋那桶峽谷是整個怒江大峽谷中最精華的部分,峽谷內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人在峽谷中穿行,沿途景色秀麗,讓人心曠神怡。丙中洛是一個多宗教并存且和諧相處的地方,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與藏傳佛教為一體的民間宗教等,丙中落的喇嘛教以及原始宗教與藏傳佛教為一體的民間宗教等。而丙中洛的喇嘛教與其他地方不同在于:丙中洛的宗教是相互認可的。就是說你可以同時信封喇嘛教、天主教和藏傳佛教,充分體現了丙中洛人的大度和包容。周末的晚上,河畔的天主教堂會傳來陣陣唱詩班的聲音,有興趣可以去參觀。丙中洛地區居住有藏、怒、僳僳、獨龍等多個少數民族,人文景觀奇特,民風淳樸,多民族和諧相處,有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習慣,加之多種宗教并存,堪稱是一個人神共居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